深度学习的艺术:知乎采铜自选集 (知乎「盐」系列)】读书笔记

内容目录

所谓「深度学习」,顾名思义,就是学东西不只看它浮在表面的东西,而是往深入去挖掘,甚至看到别人所未见的东西。而我之所以要强调学习之深度,是因为了解到现在很多年轻人读书不求甚解,蜻蜓点水,养成了思维的惰性,或者贪多求全,只重量而不重质,甚至只是把机械记忆一些知识点当成攀比的资本或谈资。

对问题的好奇,对答案的渴望,是我在知识的海洋中求索的最大动力。

合理的模式应该是「建构主义」的模式,即学习者的知识不是简单地吸收而来,而是主动地建构而来,学习者必须充分地调用他们的已有知识,在一个主动性目标的指引下,在一个丰富的情境中,去探索甚至撞击那些新接触到的知识,在经过一系列复杂的交互之后,把这些知识纳入到原有的知识体系中。

提问并非空中楼阁式的,而是基于现在你已掌握的知识,而在提问和回答的过程中,你现有的知识又被拓宽了。

因此,在学习的过程中,我觉得可以经常去思考以下四个问题: 1. 针对当前的学习材料,我已具备了哪些相关的知识? 2. 针对当前的学习材料,我又学到了哪些新的知识?这些知识对原有知识构成了何种补充或者挑战? 3. 针对当前的学习材料,还有哪些未知的东西,且这些东西我通过简单的探索就可以了解? 4. 针对当前的学习材料,还有哪些未知的东西,无法轻易地获得解答,同时又有价值成为我长期去探索的问题?

而在问题牵引下的学习,则是在不停地构筑知识之间的联系,使它们以一种有意义的方式组合在一起。

对于基本的解码方法,其实就不外乎下面三个层次: 1. 它说了什么?(它原本就要传达的信息和知识) 2. 它是什么?(对文本的反思,以审视的目光对文本进行评价和定性) 3. 它是怎么实现的?(对形式和构成的洞察,研究写作、表达的手法)

不只要去寻结论,还要去寻过程

不只要去做归纳,还要去做延展

不只要去比较相似,还要去比较不同

正是例外变得重要起来。我们不去寻求相似;我们尤其要全力找出差别,在差别中我们首先应该选择最受强调的东西,这不仅因为它们最为引人注目,而且因为它们最富有启发性。」 这,大概就是解码的要法了。

你掌握了多少知识,并不取决于你记忆了多少知识以及知识的关联,而是取决于你能调用多少知识及其关联。

反复练习的价值,在于使某些认知活动可以自动化进行,从而为思考时所用的工作记忆 (working memory)腾出宝贵的空间,以用于更具策略性的活动。

把知识当成一种技能来学习。

一句是「书写是更好的思考」,另一句是「教是最好的学」。

如果更广义地看,哪怕在一人独处的状态下,也可以玩这种游戏式的知识操练,实际上人类历史上很多智者都是这么干的,只不过它有一个更高大上的名字:思想实验。思想实验就是构造一个现实中并不存在的假想情景,然后运用所学的知识,来设想事物在这个情景中的变化。在这样的操练中,思考者往往会得到比原先更为深刻的领悟。

打赏作者